
Wecare – 【醫生教保養腸道,多種症狀顯示出事,即睇你有無中】
疫情令大家增加對健康的關注,大腸癌一直係香港常見癌症之一,發病率與死亡數字在過去十年一直持續上升,情況令人關注!我哋請到外科專科黃卓忠醫生,同大家分享大腸癌有咩徵兆,同保養腸道健康小貼士~
黃卓忠醫生於香港大學醫學院畢業,在香港多間醫院接受外科專科訓練。 擅長各項微創外科手術及內視鏡(胃鏡、腸鏡)檢查。 取得外科專科資格後,更深造於結直腸外科疾病的治療,專長於微創結直 腸癌及其他肛腸外科的手術。
本中心提供以下服務
相關檢查會在合乎規管的日間醫療中心或醫院內進行
相關檢查會在合乎規管的日間醫療中心或醫院內進行
疣(俗稱雞錐) 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 具傳染性, 由人類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所引起, 它可以生長於身體任何部位, 也會出現不同形態, 如常見於面部/ 頸或手背上的扁平疣, 手腳/身上的尋常疣, 足部硬乾的足部疣,性器官上的性病疣等。
治療方法可分以下幾類:
1. 外塗藥物( 水楊酸Salicylic acid/ Imiquimoid etc)
2. 冷凍治療- 用極低溫的激態痰也受感染的皮膚細胞凍死, 治療後也有機會出現紅腫/ 起水泡或色素變異的情況。
3. 手術及電灼治療- 用於較頑固及大的疣, 醫生會給予局部麻醉, 然後將患處切除, 再用電灼方法止血, 完成後會留下傷口和疤痕, 故此一般用於身體上比2不顯眼的位置。
4.二氧化碳激光(CO2 laser) 脫疣
透過二氧化碳激光(CO2 laser) 破壞受感染的組織, 好處是激光光束幼細, 能精準地破壞細小的疣, 減少傷害周邊正常皮膚組織, 降低留疤的機會,治療完全後也不會感到痛楚, 特別適於用面/頸或一些敏感部位。
世界衞生組織(WHO) 於2021年4月宣佈, 慢性疾病如癌症, 心臟病和糖尿病已經達到全球流行的程度, 在2008年, 非傳染性疾病引致的死亡人數佔全球死亡人數63%。
吸煙, 缺乏運動, 酗酒和不健康飲食都是增加慢性疾病引致死亡的風險。 但是這些生活習慣也是都市人的通病, 故此預防及早檢測和治療是應對慢性疾病的關鍵要素。
本診所提供一系列針對個人需要的身體健康篩查服務, 閣下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和醫生評估, 選取最合適的身體檢查服務, 以保障你的健康人生。
我們提供以下服務:
詳情可向本中心醫護人員查詢
政府資助50至75歲 (1946年至1972年出世)及沒有大腸癌症狀的香港居民,每兩年在私營診所接受大腸癌篩查計劃,預防大腸癌。
檢查費用全數由政府資助,完全免費。參加者會首先進行大便免疫化學測試,檢驗大便中是否有肉眼都見不到的微量血液,醫生會通參加者檢驗結果。如果測試結果呈陽性,即大便內有微量血液。醫生會安排檢驗者接受大腸內視鏡檢查及切除有可能演變成癌症的大腸瘜肉,避免大腸癌發生。多項國際研究已經証明,大腸癌篩查可以有效減低大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近70-80%。
「本中心已參與由衛生署推行的「大腸癌篩查計劃」,為合資格市民安排及提供有關檢查,詳情請向我們聯絡(電話 852 21867712 / 852 21867713 )。
衛生處大腸鏡篩查計劃網頁
相關新聞公報
答案1: 大便習慣改變: 如持續肚瀉,便秘, 大便出血, 肚痛,疲憊或體重下降等。
答案2: 政府「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年滿50-75歲及沒有症狀的香港居民在私營界別接受篩查服務,預防大腸癌。
參加者可以首先到診所拿採便管,回家採樣後,交回指定地點,化驗所會為閣下的樣本進行隱血測試,若有,閣下會收到通知再安排接受大腸鏡檢查及切除大腸瘜肉 (如有), 避免瘜肉病變成癌症。整個檢查過程費用全免。
答案3: 黃卓忠醫生建議,要預防大腸癌,市民最好每日運動和進食5份蔬菜和水果 (一份等如半飯碗蔬菜或一個中型水果),少吃紅肉和加工肉類,避免過胖,酗酒和吸煙。
如有近親為大腸癌患者(尤其在60歲前發病),建議於40歲(比一般人早10年) 或於最年輕發病的近親發病年齡早10 年開始以大腸內窺鏡作普查,兩者以較早者為準,之後每隔3-5年再覆檢。
疫情令大家增加對健康的關注,大腸癌一直係香港常見癌症之一,發病率與死亡數字在過去十年一直持續上升,情況令人關注!我哋請到外科專科黃卓忠醫生,同大家分享大腸癌有咩徵兆,同保養腸道健康小貼士~
生痔瘡難免令人坐立不安,但原來從一些生活小細節著手,可以減低患上這尷尬病症的風險。有醫生警告,如廁時間太長,會直接增加下盤壓力…
一位27歲年輕女性,腹痛持續了一年,但不以為意,及後因為腹痛一位27歲年輕女性,腹痛持續了一年發燒求診,經檢查後更接受了…